当前位置:首页 > 二胡 >二胡学习资料免费(初学二胡需要做的乐感与音色的训练)

二胡学习资料免费(初学二胡需要做的乐感与音色的训练)

“艺术是创造‘美’的技能。”

从认知——感受——联想——艺术的自然发展过程中,技术技巧贯穿音乐艺术的始终,没有技术的支持,是不可能实现艺术本身的价值的,孤立存在的一个音、一声响,是不足以为音乐的。音乐并不是音符的堆砌,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需要通过一些理性的技能手段来完成音乐的诠释,使音乐达到和谐、完美的状态。

“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也。”《乐记》很贴切地为我们揭示了音乐由原始单独的音响,经过变化、结合,最终通过器乐、舞蹈展现出来的全部过程,这说明了音乐需要依靠理性技术设计与安排,结合着“美”的内在感受,去实现音乐在人类生命中那不寻常的一刻。

初学二胡需要做的乐感与音色的训练

什么是二胡的乐感

乐感是指人们对音乐作品中各音存在意义的认识,音与音之间微妙关系的感觉,以及在音乐方面的记忆能力,模仿能力等。在人们进行音乐活动时,会通过对音乐语言的感知觉,产生各种的联想,从而进一步地感受到音乐的美。因此,可以说乐感是借助于联想在音乐活动中起作用的。

在二胡演奏中乐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音准感二胡因为没有指板和品位,所以音准完全要依靠听觉来控制。听觉的音高辨别能力与手指的反馈能力构成了演奏者的音准感。音准感又可分为高、低两个层次。低层次的音准感只是把握住了音高的基本准确,尚没有根据乐曲的不同需要而变化。高层次的音准感是要使音准上升到音律美的艺术境界。二胡的音律美,是通过乐曲中各种微妙的音高变化来体现的,这种变化是演奏者音乐感和艺术修养的结晶。

二、律动感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如果没有节奏,那么音乐将是一堆杂乱无章、毫无意义的音符而已。准确地完成乐谱节奏是对演奏者最基本的要求,尚属于节奏感中的低层次,而只有掌握并运用好乐曲的律动感,才能使节奏上升到高层次的艺术境界。律动是音乐节奏内在的运动规律,它通常潜藏在旋律内部而不在乐谱上表现出来,但它却是音乐神采的关键所在。律动感是演奏者内心的节奏体验,是要靠演奏者通过细致的乐曲分析才能获得的。而且,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演奏者内心对生活中的自然律动,以及各种艺术形式中的节奏律动所体验的深度。同一首乐曲,律动感掌握得好,就能使演奏活而有神,极富光彩;律动感掌握得不好,则会使演奏平淡呆板,索然无味。由此可见律动感在二胡演奏中的重要作用。三、力度感力度是二胡演奏中对力量的控制和运用的把握程度,它是音乐表现的一个重要手段,贯穿于演奏的始终。力度从乐感的角度上来讲,有高、低两个不同层次的要求。力度的低层次要求是音量的大小,但欣赏者对乐曲力度的感受并不仅仅在于音量的大小上,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演奏内在张力的大小。这个演奏的内在张力,就是力度的高层次要求。力度感是二胡乐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好的力度布局,能更鲜明地体现出乐曲的结构层次,更深刻地表达出乐曲的情绪,因而使演奏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四、语气感音乐就它的本质而言,是人们交流思想和信息的一种语言。既然是语言,在讲述时就必然要有语气感。那么,二胡演奏中的语气感也就不难理解了。二胡演奏中常用的语气有抑、扬、柔、刚、连、顿、吟、唱、惊、叹、问答与呼应、排比、呼唤、控诉等多种。五、线性形象感二胡演奏时形象思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演奏中,演奏者总是通过想象或联想,在意念中产生各种形象或画面,再通过具体的演奏动作,将自己的思维信息传达给听众,从而完成音乐的再创作过程。形象思维又可分为具体物象感和线性形象感两种。在实际演奏中,形象思维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出现具体物象的,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线性形象思维。演奏家是根据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先将乐谱转化为意念中的线性图形,然后再根据图形来奏出音乐的。一首乐曲的图形并不是同时全部呈现在演奏者意念中的,而只有感觉提前量内的这段图形才能在演奏者的意念中呈现,一旦音符奏出,它所相对应的图形即告消失,代之而来的是感觉提前量内新的音符所对应的图形,如此“新陈代谢”,直至乐曲演奏结束。应该说,演奏家对一首乐曲所构划的图形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具有很大的即兴性。演奏家在处理乐曲时,只是构划出一个大概的旋律图形,以留出一定的余地便于演出时尽情地发挥,从而形成了演奏的即兴性。正是这种即兴性,才使舞台演奏比唱片更具魅力。六、气感

气感在二胡演奏中,分为高低两个不同的层次。低层次的气感即呼吸感,它主要体现在乐曲中句首的起音、句尾的收音、分句、乐句的衔接,以及重音、切分节奏等处,与声乐演唱时的呼吸原理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胡演奏高层次的气感即演奏的气功态,是“以意领气,以气化力”的能力。从气功的角度来看,演奏的过程,也是一次“发功”的过程。此外,在二胡演奏中,意念并不只局限于对“气”的引导,它还是许多感觉和形象思维的总称。训练低层次的气感(即呼吸感)可以从吟唱乐谱入手。修练高层次的气感,最好能兼习气功,或打打太极拳,深入地体验一下气功态的感觉,必定会使自己在演奏水平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人进展。

初学二胡需要做的乐感与音色的训练

训练中注重二胡的乐感和音色

音乐是音响的艺术,是通过声音的大小、强弱、轻重、缓急、和声等等,使人的精神受到熏染、陶冶、感化,内心经受情感的体验,进而影响到人的心理活动,产生潜移默化、影响久远的效果。所以在二胡教学中对于乐感和音色的追求和训练,是最基础的训练,也是在二胡教学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从最简单的音阶练习到复杂的乐曲处理,都离不开对乐感和音色这两个最基础要素的把握。

首先,要培养学生准确的音准概念,首先是空弦音的校定。在最初学习二胡时,是由老师给校定的,当他们在学习中具有了一定的音高概念时,再让他们学习定音,在学习中培养他们对音高的听觉习惯,所以音阶练习对于训练二胡音准,具有重要的、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训练中不断培养对音准的敏锐听觉习惯。音准与否,除按弦音位是否准确外,与按弦手指的力度有相当重要的关系,培养学生运用敏锐的听觉,校正在练习中出现的音不准的现象,这是学生们必须掌握的,在他们有了大体的音准概念的同时,进一步培养敏锐的听觉,并在短时间内校正其在练习中出现的音不准的现象。

敏锐听觉,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属于“注意”范畴。“注意”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积极状态,并具有一定的方向,我们经常说:“要注意音准。”就是说要注意力集中,注意在演奏中的音准,学生要通过训练逐渐培养"有意注意"和"注意力集中"的能力,做到时刻注意自己演奏中的音准情况。

训练音准的把握性。积极听觉在演奏中起着监听作用,使演奏者敏锐地察觉在音高上细微的差别,并找出音不准的原因,进而加以纠正把音拉准,然后再通过反复练习,使发出准确音高的动作得到巩固,从而获得音准的把握性。

其次,对比与渐感是表示音乐的手法,也是乐感体现的重要手段,音乐是充满辩证法的艺术,音乐中的喜怒哀乐的表现常常寄寓在轻重缓急的对比中。

所以,从一开始就得向学生灌输对比的观念。对于基础练习中的强弱快慢和指法上的柔滑等等,都要让学生认识他们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对比的关系。只有认识了这种基本的对比关系,才能在乐曲的宏观处理上掌握和运用对比的手法。如《江河水》这首乐曲,引子的迟到柔弦给人产生凄凉的感觉,而压柔的运用给人以内心痛苦揪心的感觉等等,通过这种强弱对比和一些手法的运用来表现乐曲的思想内容。

渐感是乐感的重要方面。渐强、渐弱、渐快的处理,对于表现人们心理节奏的变化常常有着非常微妙的作用。绝对平静的曲子几乎没有,音乐总是在程度不同的渐感中呈现的。所以,对学生的渐感训练非常重要。在二胡乐曲中,引子和散板的渐强、渐弱、渐快、渐慢的处理运用很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音色是区分器乐表现个性的主要特征,要根据乐曲的需要寻求各种变化音色,通过音色的对比、变化,描绘乐曲中不同的情绪、色彩,已成为二胡艺术表现中常用的手法。而力度的运用是影响音色的重要部分。运弓的角度、左手触弦的力度,都是决定音色好坏的根本。然而,仅有此还不够,还要教会学生从乐曲的内容需要出发找寻和追求不同的音色表现,这就不仅仅是技术问题了,它涉及到演奏者对乐曲内涵的领悟和认识程度。内心产生表现和欲望,气息的运用也是人们内涵表现的一个方面。一切技术手段的运用都是为艺术表现服务的,而基础训练必须配合审美教育同时进行,所有这些都需要从最初的学习中逐步养成。

初学二胡需要做的乐感与音色的训练

对音乐演奏技巧的直觉感

谈到对音乐“直觉”,多多少少含有“天才、天赋”的味道,顾名思义是直接感觉音乐、较敏感地嗅到音乐气息的能力。“直觉”对以后的“音乐加工”起着指导甚至决定性的作用。演奏者凭借着对节奏、旋律、音准等音乐直觉感,随时制定出更高层次的演奏要求(有一定的演奏经验及水平),这种感觉能敏锐地发现技术技巧对音乐的表现是否贴切、到位,从改进和创新中提升技术的表现力。

小提琴家梅纽因针对直觉感与技术的关系说道:“假如你听一下我早期的录音,你会感到演奏得还不错,可是你也会感到它们出自一个很有才能的孩子的直觉技巧,在那个时候,我知道演奏得很美是什么感觉。这种感觉是很必要的,因为后来它可以使我在更高水平上,更有意识地重新提炼我的技巧。”

可见,直觉感始终“站在指挥台上”,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演奏技巧的发挥,在上述话中,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一句话,这句话是演奏者容易忽视和难以把握的——“在那个时候,我知道演奏得很美是什么感觉。”梅纽因的话反射出了他那天才式的音乐直觉感和一种积极创造美好音乐的心态。

针对演奏技术而言,大多数演奏者没有理解技术的直觉化、情感化的含义,更重要的是没有对技术的表现有深一步或更远一步的期待和预想,正如梅纽因所说的“有意识地重新提炼我的技巧”。

技巧是需要“提炼的”,依靠直觉感的提示和启发作为演奏基础的。演奏者在训练中要有意识地发挥内在感受,逐步明确“演奏的‘好’是什么样子?”“怎样的技术运用使音乐更‘美’些?”“这种音乐情绪用哪些技术更贴切、吻合呢?”

很多学生都明白技术是为音乐服务的,这个话题也是一个永久不变的真理,然而在他们实践的过程中却似乎走了样,“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气息仍旧弥漫在他们的周围,也许他们很少思考关于“什么是为技术服务的?”这个话题。

归根结底,就在于他们没有找到音乐的本质——心,“凡音之起,由心生也”,技术技巧一旦失去了内心感受的指引,即使音乐完整、流畅,充其量只能看作是某个曲子或某个作品,绝不可能成为高于生活的艺术品。

初学二胡需要做的乐感与音色的训练

做到感于物而动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音乐感知

乐感可以理解为对音乐的感应,或者说是感知、感觉。

“心有感于物而变动,由声表现出来。”

音乐的素材是客观存在的,比如旋律、节奏、和声以及音准音色,演奏者要有意识地用大脑将这些元素进行理解、加工、再创造,将原本孤立的音符变成有意义、有灵性的音响,这种“音乐加工”就是认知、体会、感知的过程,这些都可以归结为心理活动,也就是说,离开了内心的体验,客观的音乐素材将很难被“感应”形成音乐的。

演奏者在演奏的同时,也充当着欣赏者的角色,随时辨别、随对调整、随时加强对旋律、节奏和音准音色相应的“感知”能力,多数情况下被人们称作“旋律感”、“节奏感”等等。

然而很多学生在音乐实践中并没有真正把握住旋律、节奏所给予的客观提示,没有用脑、用心体会乐节乐句、乐段所带来的抑扬顿挫、丰富多彩的旋律气息,这势必会阻碍音乐的表现力,表现出来的只能称作“音”而不能称作“乐”。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它是动的,是无穷变化着的,音乐领导我们去把握世界生命万千形象里最深的节奏的起伏。由此,我们理解到,节奏感并不单单指对节奏型、节拍把握得如何精准,而是要将节奏型赋予人内心的体验和感受,这才是作品要让演奏者表达的真正含义所在。

怎样才能“感于物而动”呢?

1.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心”才能很敏感地被“物”触动。

2.增强理性的学识与扩充,要善于发现“物”的“美”。

那么,如何让学生加强内在感觉,使音乐充满灵性呢?

1.对演奏的乐曲随时都持有新鲜感,不改变乐曲总体情绪的要求。

2.演奏时,注意力和思路不能间断,在不断流动、变幻的音乐线条中,设计好演奏的旋律,哪该起伏?哪该跌宕?随时保持自我欣赏,自我矫正的态度,失去这些链接,思路将会被阻断,这就常会出现“头脑一片空白”的现象。

3.在头脑中尽可能多的储存有关音乐学习的资料,在演奏的同时积极调动记忆中的影像,从而获得对音乐内容感受的敏感性。

总之,在二胡教学中,要从一开始就注意学生在乐感,音色等各个方面的训练,这样才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新资讯

推荐资讯